
在我们面试的过程中,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在日常说话中带有乡音。尤其我们的学生中生长于江浙一带的较多,常常出现平翘舌音、前后鼻音的问题,这就使学生在说普通话时也好像带有乡音的痕迹。
实际上,中国的方言类型丰富多彩,每种方言中都有着各种各样特有的方音,而这些长期习惯的方言咬字、发音会影响一个人说普通话时候的正确读音。那么纠正方言口音,就首先要找到你的方言习惯在普通话中特别发不准的几个难点音,然后有针对性地练习。
方言中的五组难点音
ü 西南一带:n、l是难点音
ü 江南、东北一带:平翘舌音是难点音;
ü 华北、西北一带,前后鼻音、j、q、x等音是难点音
几种难点音的表现
一.平翘舌音不分
平翘舌音主要有这样两组,z、c、s和zh、ch、sh、r。
比如:“老师si,厕che所shuo在zhai哪?”
正确的读音应该是:“老师shi,厕ce所suo在zai哪?”
二.前后鼻音不分
前后鼻音主要有这么几组,in、ing、an、ang、en、eng,这些音的混淆在南方的很多方言区比较常见。
比如:“我在北京jin跟朋pen友坐地铁,人多得总要碰pen来碰pen去。”
正确的读音是:“我在北京jing跟朋peng友坐地铁,人多总要碰peng来碰peng去。
三.f、h不分
在网上经常被调侃的“胡建人”就是这种情况,在广东、福建一带的口音中常见。
比如:“有什么方huang法hua讲好普通话fa?”
正确的读音是:“有什么方fang法fa讲好普通话hua。”
这些常见的难点音确都具有地域性,之所以会发不出来,并不是因为这些音特别难,也不是因为有什么发音缺陷,而是因为你的方言里可能没有这些音。所以,只要熟悉这些音的发音,并经常练习,就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良好改善。
难点音的对应训练
一.平翘舌音
z、c、s和zh、ch、sh、r,用一句话把这几个音都囊括在内了。只要把这一句话翻来倒去地多读几遍,就相当于把平翘舌音反复练习了。
“出租车司机驶出租车,送此住宿人找住宿证”
平时在练习的时候,可以一慢一快一慢一快练习三到五遍,没有出错,这条就可以过了。把这句话练到滚瓜烂熟,这些难点音基本就没有问题了。当然,在练习绕口令的时候,还是要有意识地注意播音老师说的基本发音规范“叼住字头、拉开字腹、归音到位、调值饱满”,这样能够达到更好的练习效果。
二.前后鼻音
前鼻音有in、en、an这三个音,对应的后鼻音有ing、eng、ang这三个音。同样的用一句绕口令总结。
“身生亲母亲,谨请您就寝,安宁娘身心,拳拳儿郎心”
这里注意,在读所有前鼻音的字时,舌尖往前送,跟上齿龈触碰,比如,身、亲、谨,在读所有后鼻音的时候,舌根往后送,跟软腭触碰,比如生、请、娘。请试试看找到舌头碰触的位置,再快速读一遍。
在读所有前鼻音的时候,舌尖要往前送。跟上齿龈进行触碰,比如说身、亲、谨。
在读所有后鼻音的时候,舌根要往后送,跟软腭触碰,比如说生、请、娘。自己试试看,找到舌头触碰的位置。如果有前后鼻音方面的困扰,建议你每天读三到五遍,读到没有问题为止。
三.f、h的问题
对于这项训练,我们可以直接使用在网络上流传很广的一句绕口令。
“黑化肥挥发发灰会发灰,灰化肥挥发发黑会挥发”
实际上f、h这两组音在读音上没有任何相似之处,之所以会有问题其实完全是因为方言的影响。因为可能在你的方言当中没有这组音,就会拿一个类似的方言音来进行替代,这两个字音本身并不难区分。
四.n、l的区分
这就是“牛奶”和“流来”的区别了,我们也用一句经典绕口令总结。
“牛郎年年恋刘娘,刘娘连连念牛郎”
发n、l的时候,有一个小窍门,把手放在鼻头的这个位置,发n音的时候你会发觉,你的鼻子是震动的,发l音的时候你的鼻子是不震动的。同样的,你把鼻子捏起来,当捏着鼻子能发出来的,就是l音,而捏着鼻子发不出来的就一定是n音。通过这个办法你就能很好的区分哪个是l,哪个是n了。
五.j、q、x。
这一组是尖音的问题,尤以北京口音中较常出现。。也就是把j、q、x发成了zi、ci、si,这样发出来就不够规范了。再用一句绕口令来总结。
“七巷漆匠偷了西巷锡匠的锡,西巷锡匠拿了七巷漆匠的漆”
对于这个绕口令,建议慢速练习的时候可以夸张一些,把每个音发得非常的饱满,这样有助于不把它发成尖音。
乡音是方言中的特殊发音或语音缺失造成的问题,只要找出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训练,就能看到成果。多加练习是唯一的改善途径,播音生、表演生们,都一起练起来吧。